• <code id="g4qyo"></code>
  • <abbr id="g4qyo"><tbody id="g4qyo"></tbody></abbr>
    <center id="g4qyo"></center>
    
    
  • <button id="g4qyo"><input id="g4qyo"></input></button>
  • “帶薪年休假”,應該怎么休?
    “帶薪年休假”,應該怎么休?
    2023-06-26   閱讀:190   京云律師
    案情簡介
     

    張女士是紅科公司員工,2019年起其一直在案外公司天遠公司工作,其自天遠公司離職后,于2021年10月15日入職紅科公司,2022年12月31日從紅科公司離職。在職期間張女士欲請休年假,但被告知其入職本公司工作不滿一年,在其他公司的工作年限在本公司無效,只有工作滿一年之后才能享受年休假。張女士訴至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,要求紅科公司支付其2021年10月15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未休年休假工資4045.97元。海淀法院經審理,判決紅科公司支付張女士上述期間未休年休假工資4045.97元。
    “帶薪年休假”,應該怎么休?

    張女士訴稱,入職紅科公司之前,其已連續工作滿一年。自入職紅科公司之日起,其每年享受年休假5天。但經多次要求與解釋,紅科公司均只承認本公司的工作年限,拒絕安排其享受年休假,侵犯其帶薪休假的權益。

    紅科公司辯稱,按照公司規章制度中“年假”一章的規定,員工入職本公司連續工作滿一年后,才能享受年假待遇,且該規章制度在入職時已經告知張女士,張女士并未提出質疑。張女士2021年10月15日入職其公司,直至2022年10月14日期間工作尚不滿一年,故該期間無權在其公司享受年休假。

     

   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,綜合張女士提交的社保繳費信息、勞動合同、個稅繳費記錄等證據,可以證明其在入職紅科公司前已連續工作滿一年,故自其入職紅科公司之日起,每年應當享受5天的年休假。紅科公司主張張女士入職其公司連續工作滿一年后,才能享受年假待遇,但排除勞動者年休假合法權益的規章制度規定應屬無效,對勞動者不產生拘束力,對公司的主張法院不予采納。法院最終作出上述判決。

    宣判后,紅科公司提起上訴,二審維持原判。該判決現已生效。

     

     
    以案說法

    司法實踐中,因年休假權益引發的勞動爭議糾紛逐步增多。部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對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、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的規定并不知悉,或存在認識誤區,法官針對勞資雙方普遍關心的帶薪年休假問題進行講解,呼吁用人單位應依法保障勞動者帶薪年休假權益。

    一、在不同用人單位的工作時間能用來累計工作年限嗎?

   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二條規定,機關、團體、企業、事業單位、民辦非企業單位、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,享受帶薪年休假。

    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從事全日制工作期間,以及按照法律、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視同工作期間,應當計為累計工作時間。年休假中關于工作年限的計算,法律法規沒有限定必須為同一家單位,也即員工在同一或不同單位,連續工作滿一年以上的,均可依法享受年休假。

    二、職工可享受年休假的天數如何確立?

   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規定,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,年休假5天;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,年休假10天;已滿20年的,年休假15天。國家法定休假日、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??梢姡罁毠だ塾嫻ぷ髂晗薜牟煌?,享受年休假的天數亦不同。

    實踐中需注意的是,證明自身在其他單位工作年限的舉證責任,在于勞動者一方。勞動者通??赏ㄟ^提供社保繳納記錄、個稅繳納證明、住房公積金記錄、勞動合同、檔案記載材料等證據,以證明自身的工作年限,進而核算可享受年休假的天數。

    三、職工未休年假工資如何核算?

   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第三款規定,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,經職工本人同意,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。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,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%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。

    通常情況下,若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,當年度在職期間應休未休年休假的,應當按照勞動者當年度正常提供出勤時間,折算在職期間的未休年休假天數,前述300%的核算結果中,若用人單位在相應期間已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,則還應支付剩余200%。

    法官在此提示,帶薪年休假是勞動者的法定權利,用人單位不得通過勞動合同或公司規章制度等,排除勞動者休息休假或獲得帶薪年休假工資的權利,如未安排勞動者休年假,則應依法核算應休年假的天數,并足額支付未休年假工資。

    (文中用人單位及勞動者名稱均為化名)

   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,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,保證您的權利。

    Copyright 2020 云合律師機構

    京ICP備20027542號-1
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清水县| 兴海县| 长春市| 平山县| 平武县| 铁岭市| 丹凤县| 夏河县| 神池县| 台东市| 正安县| 林周县| 南通市| 革吉县| 保康县| 甘肃省| 青河县| 徐州市| 沙洋县| 喀喇沁旗| 灵宝市| 青浦区| 崇明县| 芜湖市| 桃园市| 中西区| 景泰县| 萨嘎县| 合江县| 商河县| 隆尧县| 新泰市| 阿合奇县| 永和县| 汝州市| 台中县| 万年县| 逊克县| 苍山县| 体育| 龙陵县|